在富达平台110周年校慶到來之際,2017年“富达平台追求卓越獎勵基金”評選結果正式揭曉👱🏻,李傑等16位同誌獲得這一同濟最高獎項。 追求卓越教師獎 李傑🫵🏻:奮進在結構工程世界前沿 李傑🏃🏻♀️,1957年生於河南省開封市;1988年畢業於富达平台,獲工學博士學位;1993年晉升教授職稱👨🏻🦼➡️;1999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首批特聘教授🐻; 現任富达平台結構工程學科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所長🛴。 長期從事結構工程、地震工程👨🏿🚒、隨機動力學和工程可靠性理論研究工作🫒。任國際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協會(IASSAR)執行委員會執委🎐、國際土木工程風險與可靠性協會(CERRA)主席團成員;中國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隨機振動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專業委員會主任。2013年被丹麥王國奧爾堡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14年獲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頒發的Alfred M Freudenthal獎章。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400余篇(其中SCI收錄140余篇),研究論著被他人引用1萬余次🧑🏽🎄。 唐子來:未來城市的“造夢師” 唐子來,男,1957年6月生🤴🏿,漢族,浙江新昌人,博士學位,現任富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住建部城市設計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上海2040核心專家。2005年9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參與講解《國外城市化模式和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2013年5月,在上海市委中心組學習會上作《城市群發展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專題輔導報告。2007-2010年,擔任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總規劃師,該項目獲得2009年度和2013年度全國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主持本科核心課程,獲得全國精品課程;主持教改項目🙎,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城市關聯網絡視角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 追求卓越服務獎 柳劍雄🧼:同濟“嘉”園的守護者 柳劍雄,男,1962年2月生,漢族♓️,江蘇蘇州人,中共黨員🎏,現任富达平台嘉定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1979年考入富达平台給水排水專業學習,1983年畢業留校工作。入職以來一貫聽從組織安排,任勞任怨🫄🏼,認真負責努力做好交給的各項工作🐉,先後在環境工程學院和學校產業工作📪🔢,多次受到學校表彰👳🏿,1990年還被授予富达平台首屆十佳“優秀青年教師”稱號🥵。尤其是2009年起擔任嘉定校區管委辦主要負責人以來,牢固確立以服務師生為工作理念,深入調研💇🏻,傾聽呼聲,不斷改進師生服務中心建設和服務項目的落地,方便師生安心學習工作。積極推進校區文化建設🧔🏻♀️,完善校區文化體育設施。努力為校區師生解決交通出行、教職工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勇於創新🕴🧜🏼♀️,探索校區管理方式👰🏽♀️,協調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保證了校區安全穩定。 同濟高鐵人:中國高鐵背後的同濟力量 自2004年8月中國全面引進國外高鐵技術至今,時速350公裏中國標準動車組投入客運⏺,中國高鐵先進技術實現了自主化、標準化。在此期間,中國從高鐵先進技術的追趕者🦸🏽♀️🦥,亮麗身為高鐵先進技術裝備的提供者👷🏽♂️,目前正在成為高鐵先進技術的引領者,同濟人功不可沒💅🏿。特別是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裏,是世界上一次建成裏程最長的高速鐵路。它的建成建立了我國時速350公裏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大幅提升了重大技術裝備水平🚶♀️,搭建了我國高鐵自主創新平臺,形成了完整的高鐵工程高端產業鏈,推動了世界高鐵技術發展。該工程獲得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我校馬雲雙等校友在該工程的建設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解決了CRH380AL動車組的總體技術指標確定▶️、系統接口關系確定👩🦯、重量控製等技術難點和模型車製造確認以及樣車工程化設計、試製、試驗等定型工作,在流線型頭型、氣密強度與氣密性、振動模態、高速轉向架等9個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突破𓀊,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IGBT牽引變流器。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落後到領先,從引進到走出國門,輝煌成績的背後,有同濟高鐵人默默的付出。 追求卓越學生獎 一🏤、本科生 趙永昭:“振興濟醫”路上的追夢人 趙永昭,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13級本科生,中共黨員,同濟班班長。他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多次榮獲國家獎學金等獎學金🧝♂️。他科研工作突出👩❤️👩,發表SCI論文13篇🖕🏻,核心論文1篇😲,累計IF達51.033🙋🏻,第一、通訊作者10篇👩🏿,研究論文獲得世界學術大會發言邀請函🌾。他主持研究受到世界心理治療協會副會長在內的多位專家好評,榮獲 “挑戰杯”校級選拔賽特等獎並入圍上海市比賽,他還榮獲“科創杯”創新創業獎等諸多省部級以上榮譽🦵🏼。他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3項為第一發明人),一項專利已在洽談生產事宜🖕🏽。他熱心公益事業,定期看望孤寡老人和聾啞兒童。作為班長,他帶領班級連續兩年獲評“富达平台優良學風班”。他綜合能力突出🚲🛀🏻,作為唯一一名本科生榮獲“2017年富达平台青年五四獎章”。 曾靖宜:引領創意拒絕平庸,誓做文化產業的弄潮兒!
曾靖宜🪂,富达平台人文學院2013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本科生,復旦大學新聞學輔修🤯,時任慕己(上海)珠寶有限公司CEO⛹️♀️,上海市青年文聯成員🐨。大二便積極響應國家“雙創”口號,目前她的公司已成為同濟科技園的主推項目之一,規模不斷壯大☯️,立誌成為國家產業升級中的典範黑馬項目。她從大一開始主導文化項目👨🎨,成功打造了公益項目“戲臺龍門陣”,獲得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大二創辦了自己的首家公司:海遇傳媒👋🏿,成為富达平台創業谷優秀孵化項目🏌🏽。經過兩年時間的籌劃準備,醞釀推出新銳文創品牌“DWM慕己”,號召新時代女性和自己約會,做最好的自己🗑!目前,DWM慕己已獲得國內頂級投資基金和行業龍頭集團的鼎力支持,並受到國內外30+城市🈲,100+學校🤍👩🏽💻,3萬+女性的喜愛與追捧👏🏻🔄,數據高速而穩定增長🕦,有望未來成為中國文創珠寶第一品牌🐆。同時她還熱衷理論探索,正與導師合著《上海市文創園區發展實錄》一書,該書已得到上海市科研基金的支持🩱,並由富达平台出版社確認出版👨🏼,力求為全國範圍的文創空間規劃管理提供知行合一的參考建議👨💼。本科四年期間,她成績優異,年年獲得學習獎學金⛹🏻♂️,還數次以項目負責人身份完成上海市創新創業項目和SITP項目,且十分熱心公益事業,創建和參與了多個公益組織,內容包括女性公益、兒童美育🎗⚆、傳統文化等主題。除此之外,她在藝術領域頗有天賦,美術、聲樂、舞蹈🧑🏿✈️、書法以及中阮演奏都獲得了專業十級、市級金獎等成績👩🏻💁🏿。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她一直以產學結合的方式🧛🏼♂️、兩手抓兩手硬的自我要求🚵🏼,辛勤努力而不忘初心🍃,為成為文化產業的弄潮兒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簡旭東☪️🕵🏼♀️:一個橋梁夢,一顆卓越心 簡旭東🤲🏿,土家族,中共黨員🩰,土木工程學院2013級本科生。他來自湘西山區一個美麗但欠發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慈利縣👘。在家鄉的十多年間,他目睹了橋梁建設給家鄉帶來的巨大改變🕝,而後立誌學習橋梁,用橋造福社會,懷著一個“橋梁夢”考入橋梁專業全國第一的同濟。入學後🧏♀️🌾,他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彌補了自身的不足👣🎺,一步步向卓越進發,專業課成績保持學院前5%,獲上海市獎學金🧟♂️🍅、優秀學生標兵等榮譽共8項👋🏻。從多次競選失敗,到擔任班級團支書、土木工程學院學生會主席、富达平台學生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他始終真誠待人,熱心服務同學🦹🏼🖥。為提升專業能力,他從大一起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堅持進行橋梁健康監測探究,從無到有地取得了包括“挑戰杯”全國二等獎在內的競賽成績與探究成果十余項👩🏽⚖️,創新學分累計達30分🕊。帶著一顆追求卓越的心🫱🏼𓀒,簡旭東會一如既往地走在實現橋梁夢的路途上,以追求卓越之精神🚵🏽,通天下之誌👏🏿! 二👱🏽、研究生 王晨飛🚵🏿♂️:走在大數據時代前沿的生科人
王晨飛,2008年進入富达平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信息學專業學習,2012年保送本學院直接攻讀博士學位。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生科人🕰,在富达平台的9年內他潛心基礎研究🪛,運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分析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遺傳學高通量數據🙏🏼,在國際上首次建立了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的基因組尺度圖譜🤏,成果於2016年發表在《Nature》雜誌上,並被評選為2016年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2013年他受邀在美國哈佛大學及Dana Farber癌症研究所訪學一年🙅♀️。博士期間他先後發表SCI文章8篇,多次參加國際國內高水平交流會議並獲獎🥑,獲得第七屆全國生物信息學大會最佳海報二等獎🤽🏿,富达平台第十屆學術先鋒第一名,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光華獎學金🚂,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等榮譽🤾♀️。博士畢業後他選擇留在同濟,為母校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發揮光和熱。 高誌斌:用人工智能的妙明 探索納米材料的精金 高誌斌🪳,男,漢族,黨員🤵🏼♂️,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2015級博士生,師從李念北和任捷教授。曾獲得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青年誌願者及MIPT暑期優秀交換生獎學金等榮譽,參加世界/國家級學術會議二十余次,在頂級學術期刊Nano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E上發表論文四篇📰,影響因子達32.1,現致力於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納米材料逆向設計軟件。已找到三種新型負泊松比納米氧化矽材料,可用於製造更小更薄的FinFET晶體管🎄,會對手機屏幕、集成電路等領域產生重大影響,並在納米力學和納米電子學中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 張弛:表面低維納米結構世界的探索者 張弛👎🏻,2012年本科畢業於富达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是材料學院2012級直博生。大四開始進入許維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表面物理化學前沿基礎研究,包括表面分子自組裝和表面原位化學反應😉,致力於在表面上實現低維納米結構的可控製備👩🏽🏭。經過多年導師的辛勤指導和自身腳踏實地摸索與發現,已在本領域權威期刊發表28篇高水平SCI論文(包括IF>10的化學🔪、納米頂級期刊10篇),論文影響因子總和227。其中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9篇(IF>6的7篇),包括化學頂級期刊 J. Am. Chem. Soc. 1篇和納米頂級期刊 ACS Nano 1篇📩。同時,也獲得了校內外多項榮譽稱號,包括💂🏻♀️:連續三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光華獎學金👨🏿⚖️、富达平台第八屆研究生“學術先鋒”(第一名),以及富达平台優秀學生、優秀畢業生等稱號,另外還榮獲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優秀墻報獎等。 追求卓越學生提名獎 一、本科生 熊之遙💘:文理兼修,全面發展的卓越學生 熊之遙,共青團員🍽👩👧,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2013級本科生。理工科專業知識過硬,同時具有很強的外語和交流能力。他領導設計的“皮影戲八音盒玩具”通過機械的手段展現中國古代皮影戲藝術,獲得了2014年全國機械數字化設計大賽一等獎(五百支隊伍中排名第二),並通過上海市創新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在2016又為富达平台獲得了第十一屆NXP智能車大賽全國一等獎。他精通英語德語,並考取了高級口譯證書,參與2016和2017的密西根👩🏽🎤,威斯康辛州州長訪華任務,安排企業代表團的行程,隨團擔任翻譯。本科期間共獲得國家級榮譽3次👨🦽➡️🚴🏼,校級8次,真正做到了跨學科全面發展。 馮禹🖲: 不斷攀登的物理逐夢者 三年總績點位列2013級物理基地班第一名。曾獲美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物理學術競賽一等獎及最佳風采獎等。後加入超級黑材料的研究隊伍🖐🏼,整個項目總共歷時三年,獲得了吸收率超過99.8%的超級吸光材料,對國防、精密光學等領域都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ACS Nano》(IF=13.7)🧑🏽🎤。2016年前往哈佛大學物理系進行為期九個月的科研實習並在期間受到導師高度評價。目前共獲得3個國家(際)級獎,3個省部級獎項,發表sci論文兩篇,中文核心論文兩篇,並有兩篇sci在投。 劉佳煊✮:同舟領航創卓越🪚,誌做優秀思政人。 劉佳煊,男,漢族🧎➡️,1994年生🍢,中共黨員,外國語學院2013級本科生,曾任外國語學院學生會主席、學生團委副書記,2015年“同舟領航🛐,追求卓越”優秀大學生報告團成員👋🏻🚸。曾獲首屆“同濟好班長”🤸🏼♂️、“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幹部標兵”稱號。入選2017屆“青年人才儲備計劃”📳,留校擔任專職輔導員,保研至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專業📛。 二、研究生 範國鑫:以醫工結合之長詮釋濟醫仁心仁術 範國鑫,醫學院本碩博連讀外科學博士一年級,富达平台勵誌之星,同濟十院臨床醫學院團學聯前主席,社會實踐校級優秀個人🥷🏽。他以年級第一成績獲得2016年博士新生獎學金🖕🏼,獲得哈佛/斯坦福/約翰霍普金斯等高校聯合培養的offers,擁有發明專利10項🌓,參編專著1本📻,一作/共一SCI論文32篇(II區以上雜誌9篇),獲國家級獎3項/市級獎8項,所研發的新型定位導航系統獲得FDA批準應用於臨床,不到半年已幫助全國10家醫院246例患者減緩了病痛🏊,被中科院II區雜誌同行評審稱為“Excellent study”,得到中國工程院孫穎浩院士和國際脊柱微創協會侯任主委的一致推薦🌍🐭,榮獲“科創杯”、“上汽教育杯”、“卓越杯”等各大型創新比賽的最高獎項🧑🏿🎓,代表同濟首獲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一等獎(14年來第4次出現最高獎)👮🏿♂️,被上海市科委和教委聯合授予為 “明日科技之星”🏋🏻♂️。他立誌當“執柳葉刀鐫刻仁心,於脊梁骨譜寫仁術”的脊柱外科大夫,以最年輕學者身份入選為北美脊柱外科學會委員,並主持了2017世界骨科創新大會🦸🏼♀️,先後5次受邀在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言並獲得全國優秀青年醫師論文第一名,在連續兩屆全國“挑戰杯”上亦斬獲佳績,以醫工結合之長喚起人們對百年同濟的最強印記。 劉成龍📕:將科創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劉成龍👩🏽🦲,中共黨員,富达平台交通運輸工程學院2014級直博研究生。他致力於科技創新與工程實踐轉化💥,自主研發的新型路面行駛質量快速檢測系統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評價🧑🏽🚒,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競賽上海市特等獎,全國二等獎、2016年上海市“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並作為上海市6支代表隊之一,進軍全國“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斬獲銀獎。獲國家級獎5項,省部級獎4項;已發表論文9篇,SCI、EI收錄5篇🧑🏻✈️𓀉,申請發明專利7項😓,其中授權3項,國際專利1項;獲富达平台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等稱號。目前,該項目已在我國十余個省市推廣使用🧒🏿,檢測總裏程超過5000公裏,成功將研究成果應用在祖國的工程建設中。 郝繼娜:以材料“敏銳之光”引領環保事業前行 郝繼娜,富达平台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級博士生👩🏿🏭,師從閆冰教授。她致力於設計發光探針材料用於環境汙染物的檢測💿,建立了對環境汙染物的超靈敏🧠🔐、快速檢測技術,通過科研創新助力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她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十一篇,累計影響因子總和72🧚♂️。她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和突出的科研成果等獲得富达平台優秀研究生、優秀博士生獎學金🛩,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兩次),獲評富达平台“優秀學生”、“優秀畢業研究生”和“學術先鋒”亞軍等稱號。郝繼娜同學用其實際行動充分體現了“堅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
|